归了:记忆的河流上,每一朵浪花都与“蓝”有关

2018/07/18samoon

两次见明泓都是下雨的天气。

一次是去隔壁的咖啡馆结果我生生记错门牌号,误入了“时间的蓝”展。第二次是约着访问,到的时候上海的梅雨天又突然下起了雨。

明泓的“归了”展厅在一楼,隔着一层晃晃的玻璃,明泓都穿着舒服的蓝染布布衣。

(摄影师:四月)

归了

归了是明泓2013年年底开始做的品牌。一次从泰国回来,差不多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在山里调研,然后决定还是正式做一个与蓝染布有关的品牌。

品牌成立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节点。一是辞去工作之后回乡做布依寻根之旅。在这个过程中,得知她在了解一些跟本民族相关的文化,介绍认识了一位返乡创业的蜡染手艺人。和村子里很多人一样,这位妈妈原本是外地务工人员的一位。但是长期离开自己的孩子,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她的孩子就会本能的抗拒读书。于是,这位妈妈决定还是回到村子里,做些布依族蓝染相关的工作养家。了解这位同族手艺人的家庭情况后,明泓希望做点什么,但想法并未清晰。

之后,明泓受朋友之邀去东南亚旅行,在马来西亚、泰国观察到当地都有做的很完善的民族工艺保护商业链,触动了广告背景的明泓,她以自己敏锐的职业嗅觉感到这件事也可以回自己的家乡做。

此后返乡调研近一年,开始明泓打算注册NGO,但是NGO的土壤在国内当时并不是很成熟,再加上目睹了许多NGO机构因为无法完成“自造血”而消亡的现状,明泓想,索性就让这件事商业一点,只要能够助力多一些的手艺人还乡,陪孩子完成学业就好了。

产品和情怀

6岁被家里的长辈送出村寨到城市求学。8岁下游水电站截流,村寨沉没,记忆里的故乡不复存在。

2013年8月29一个普通走访的日子。在赶完黔西南州望谟县的周末集市后,明泓在日记中记下了这么一幕:


“她们一大早背着自家的蔬菜、鸡蛋、布料到集市出售,差不多下午两三点全部卖光,然后用赚来的钱换了满满一背篓的洗涤精、盆、水果、饼干等稀缺物品。她们一边吆喝着还在摆摊的姐妹快一点收拾,一边心满意足地背着自己的战利品回家。看着一张张干净明亮的笑容渐行渐远,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内心一直忧伤的是什么了。”

日本作家盐野米松被誉为“匠人倾听者”。他用三十年的时间走访日本的手艺人并进行采写。

在《留住手艺》一书中,曾写过这么一段动人的话:“在手工业活跃的年代,是一个制作人和使用人生活在同一个环境的年代,没有丝毫虚伪的年代。社会的变迁,势必要使一些东西消失,又使一些东西出现,这个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惯性。但是,作为我们,更应该保持的恰恰就是从前那个时代里人们曾经珍重的那种待人的真诚。”——这是明泓走访中感触最深、收获最大的印证。

归了的产品就此诞生。

蓝染运用在织布上可以产生丰富的肌理和渐变,跟家居和服装会给生活带来更多的层次感。“归了”的产品也以这两类为主。成熟商业化运作的归了产品原本以进商场及在人流比较大的商业空间出现为主,在有的商业空间也会结合一些蓝染布出现的工艺和特点作简单展示。

“其实不管是是住在吊脚楼还是钢筋混凝土、是穿妈妈缝制的盛装还是穿和普通大众一样的便衣、是说本民族语言还是说普通话、是恪守自己的风俗还是入乡随俗;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和必须的取舍。”明泓如是说。

于是,殊不知,“归了”的新空间一不小心就产生了戏剧性变化。

“蓝”展厅

品牌成立第五年,明泓在市区找到了这处特别的小小空间作为自己的展厅和工作室。并和也同样是传统手工艺爱好者凌敏一起策划了这场有趣的首展。

选择9位不同职业背景的艺术家,每位都以“蓝”为主题创作日常可使用的作品。将这9位艺术家作品串联起来的是蓝染古法工艺从植物提取到制作到变成可日常使用的作品线索。

提示“时间的蓝”主题的,是一个在墙上渐变色的蓝染布装置。而在这场“时间的蓝”体验里,最重要的大概还是人这个要素。那些搜集来的每个人与“蓝”相关的日常使用物件就是最好的佐证;还有以制作蓝染布的布依族妈妈为原型创作的插画……

“不管是再独特的文化或再精湛的工艺,脱离了“人的觉悟成长”这个教育之根去传承,留下的都只是空壳。

我们惋惜的,只是内心一块回不去的旧时光罢了。”

明泓这么说自己坚守的信念。在市区小小的这个空间,趁“时间的蓝”这个特别的展还在,快来和明泓来一次属于你们的简单相遇。

归了
成立时间:2013年
线上店铺:https://shop121228717.taobao.com/

本文为简单村(微信号:simplevillage)原创,转载需联系我们。


更多风格好物

Atelier-ERRANCE | HAN-purehandmade |  素生 | 阎瑞麟 | 耳语AtelierMurmur | 品物集 | 自爱 | 爆炸毛头与油炸朱利 | Laugh Night | 岁sui | 玖申零点贰肆平方MARIO TSAI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