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祖小学:台北到泸沽湖建校的第15个春天,她守护幼苗长成大树

2019/03/07琉球

去年的简单生活节上,有一个品牌在扎堆的时髦年轻人中特别显眼: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男生,腼腆而麻利地忙碌着,笑起来脸上的高原红很明显;旁边一位操着台湾口音的老师,向来往路人介绍泸沽湖边一所小学自办的农场,当她说出“我们纳西族人”的时候,路人总是对这个组合格外好奇。

成都简单开始前,我们就在合集中介绍了这所川滇交界的达祖小学:《在成都慢创业的年轻人,他们不急不躁,乐于被时间消耗》,2019年,达祖小学重建的第15年,我们又联系上了来自台北、扎根泸沽湖的游老师。

采访的那天,北京大霾,接通电话后,游老师还没说话,就听到电话那头传来了孩子嬉笑尖叫的打闹声,吵吵嚷嚷一片。

这时候正赶上达祖小学的大课间,孩子们跳完民族舞开始自由活动,在山花已漫山遍野的早春三月疯跑。在川滇交界群山环抱的高原深处,泸沽湖与格姆神山护佑下的达祖小学,宛如一个世外桃源。

我和游老师说,前些天看了微信推送,达祖小学竟然已经15年了呀,游老师和气地笑了笑说:“是啊,15年一个孩子都长大啦。

那年除夕,全村人在学校工地上过年

时间回到15年前,游静芬还在台经商,和大多数人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与成就奔波。她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环保基金会,频繁前往大陆,才打开了生命另外的世界。

“我忽然发现,自己的成功,从来不是你一个人努力的结果。”

因为一部纪录片《达巴在说话》,游静芬对摩梭人、泸沽湖产生了兴趣,2004年她与儿子林子闳、基金会的同伴林美慧、李南阳一起来到泸沽湖,遇见了世代居住的纳西族人,以为进到了神仙住的地方。

游客们来到泸沽湖,匆匆合影,转身离开,他们却决定留下些什么。

达祖村是四川最后一个村,隔壁就是云南,当时还未通公路,政府把珍贵的教育资源集中到镇上,原来村里的小学废弃了,孩子要走8公里的山路去隔壁上学,或者被迫辍学。“孩子没得选择,既然这里需要,而我们也在,那就从这里开始。”

从环保到农业指导到助学、办学,他们没有想要走多远,遇见一件事就解决一件事,李南阳先生和林子闳留在村子里指导工作,游静芬外面筹措资金及联络资源。

无私奉献?千里献爱心?在文盲率90%的闭塞山村,这些台湾人的举动简直是匪夷所思。为了取得村民的信任,李南阳先生带着基金会的资金,给村民装水管,搞农业,帮助特困家庭,从小项目开始做起,一步步融入纳西达祖村。

2004年底,李南阳先生带着村民重建小学。有人出劳力,有人出木材、石材,从爷爷奶奶到娃娃,都参与了建设,大家都希望能赶上来年的开学季,那年除夕夜,达祖人都是在重建学校的施工现场度过的。建校资金远超出了他们最初的预算,游静芬就一个个询问身边的朋友,每人捐1000元,最终筹措到了资金。

学校建好后,李南阳成为第一任校长。他不但拿出全部积蓄解决孩子们上学的费用,还要求大人白天忙农活,晚上去扫盲班。

村民不去,李先生就站在路口盯着你,强势起来在村民大会上点名批评,甚至决定,大人不上课,小孩也停课。在学校真的停了一天课后,激将法奏效了。

学校刚走上正轨,李先生就开始吐血,被查出肺癌,因为没钱,他坚持不肯去看病,村民们求他,跪在他的房间门口,他都没离开达祖。

2007年去世后,按照李先生的遗愿,他的骨灰被埋在达祖小学旁,一直守护着这片土地,长留在最后的故乡

校舍外的李南阳塑像

学校一度陷入绝境,支教老师有服务年限,无法长期留下,游静芬接任达祖公益理事长,正考虑辞职搬来达祖时,当时在台湾的林子闳站了出来。

“我问:你的工作呢?他说:一个月前就安排好了。我问:女朋友呢? 他说:距离那么远,就算了吧。”这一来就是七年。

“这是刚到达祖时,李南阳问他,当学校需要你的时候,你会回来吗?林子闳说会。”许多年后,游老师通过媒体的采访,才知道了当年李先生和自己儿子的约定。

林子闳在和孩子们在一起

我们跟着自然的节奏,所以急不得

十多年来,达祖小学陆续迎来了上百位支教老师,他们大多是80、90后,也有把公司卖了的中年人、退休教师。

2012年,达祖小学志愿者们拿到了央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团队奖,回来后他们把奖金全部投入到达祖农场的开发中。农场位于泸沽湖狮子山脚下,占地100多亩,是达祖社村民退牧还林地。

“山里有许多很好的农产品和少数民族文化,为什么不能利用起来呢?”循着这个思路,林子闳带着大家,透过互联网,开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核桃、花椒、圆根、养鸡、养野猪……除了三位专职人员,大部分劳作都是老师带着学生、家长一起下地,秉承着无污染有机的生态农法,让孩子实际参与农事,学习传统农耕,另一方面也把更多无公害的天然有机食材,回馈给关注达祖公益的人。

 

孩子和家长在一起在摘核桃

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有着淡淡的麦香,是大山孩子们爱吃的副食品,也有降血压、血脂、血糖的功效,是健康又好喝的高原产品。

山坡上的荞堆

市场上苦荞茶多是经过膨化、粉碎等加工处理。达祖农场经过反复对比筛选,最终选择了更加朴素的黄苦荞原粒,只脱壳,不加任何增香、染色。

端午节喝上一杯青刺果油,是泸沽湖达祖村民世代相传的习俗,青刺果冬天开花、春夏结果,果实可以入菜,而青刺果油对对皮肤过敏、晒伤有很好的恢复作用。达祖农场在工作坊进行冷压加工,由学校老师寸步不离全程监督着。

生活在大山,与自然共存。雨季时松树林子地上冒出的菌子,孩子们捡起清理切片,放在高原阳光下晒干,饱含雨露、阳光。“它们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我们跟着自然的节奏,所以急不得。

游老师坦白地说,达祖小学一直没有长期大额的资助,即便有许多媒体曝光、节目拍摄、明星到访,他们一直也过得紧巴巴的。“很多人认为做公益的就不用吃不用喝了,况且我们也不愿意拿悲惨的照片卖贫穷。”

开办农场增加了新的收入渠道,每一年他们都把全部收支明细公布在网上,2018年他们第一年实现了收支平衡,朝着自给自足迈进。

他们不一定要走出大山

到如今,达祖小学已经完成了从学前班到六年级的完整体系,老师与爱心人士运用周末及寒暑假的时间,徒步走进更深的大山,一对一结对助学;建立医疗基金,给山里有需要的孩子们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建设山区学校物资平台,用达祖公益的影响力辐射更多山村小学。

有个孩子因烫伤失去了手指,无法握住铅笔,失去入学机会,经过达祖公益帮助,孩子去年考上大学;还有个孩子,车祸眼睛受伤后无法上学,达祖公益带着把眼睛治疗好,13岁终于入学小学一年级。更多的贫困学生因此有了读书和改变命运的机会。

 “看到自己的存在,可以对另一生命起作用,这是意义非凡的。

现任校长王木良,是达祖小学废校前的毕业生,因家庭困难在外打工,重新建校后回到故乡跟在李南阳先生身边,一直到现在成为校长。

校长王木良

除他以外,越来越多的前达祖小学毕业生回家,回到生养自己的土地上。“外地人都来了,我们难道不该回来吗?”

与立志“走出大山”的支教故事相比,达祖小学的故事更为平和。游老师说,希望他们走出大山,更希望他们回到大山。

在台湾地区,早期有很多原住民也希望离开家乡去城市赚钱,随着多元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原住民回乡反哺,发扬自己的文化。

台湾的经验游老师全看在眼里,他们开展东巴文教学、学习民族舞蹈、恢复了达祖村中断60年的纳西祭天仪式,达祖小已经学已经成了达祖纳西文化传承的中心。

“尊重生命、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探索精神、能欣赏美的事物,这些都和学习成绩好同样重要。”

游老师,回来了啊!

游老师在两三年前就作为观众参加过简单生活节,有朋友的品牌正好去参加,听他们说氛围很棒销量也不错,她就开始考虑把达祖农场的产品也带去简单生活节。

花了一年的时间准备产品、设计包装物料,2018年她和老师带着孩子们亲手采摘的农产品来到成都、上海简单生活节。你可以在《达祖x简单生活》中看到他们写下的简单回忆。

上海的志愿者孩子们在现场帮忙宣传,礼物是一个画有东巴文的石头

“有的产品不那么精致,大家对我们挺宽容的。”说到这里游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有自媒体拍了他们的故事传上微博,下面最多的留言是:一个台湾人为什么能坚持15年?游老师想了想诚实地说,如果一开始就想要做一辈子,肯定会犹豫再三,但每次都进步一点点,就想继续完成更多的目标。再说李南阳先生的心愿尚未完成,她希望继续留下陪他。

每次游老师从台湾回来,村民见到她就会打招呼说:“游老师,回来了啊!”这里早已成为她的家。

再过不久的3月25日,又到了李南阳先生的祭日。每到这天,全校学生都会排着队伍到坟前祭拜。支教老师赵丹还记得,她在一个最调皮的学生脸上,看到过最认真的表情,那个孩子是学校复课后的第一批学生,依然清晰记得李先生当年怎样把七岁的自己领到教室中。

“我们都是一个个小人物,没什么钱,但终究把这个事情做下来了。公益这条路只要真正用心,会有人和你一起走的。”

 

我们整修我们的农场,我们翻土,我们制肥,我们引水;我们种下了菖蒲、月季、牡丹,我们也种下了花豆和向日葵。小小的树苗,树干皆不过一两指宽,种下不久,细弱枝丫上竟也开出朵朵桃红,招来蜂飞蝶舞。

树苗细小如同稚童,栽种时都留足了间隔,如今观之稀疏,尚未成景,但我知道,我要期待的,是十年之后的春。

——达祖小学陈老师日记


文中图片均来自“泸沽湖达祖小学"(dazu_2004)微信公众号

如有爱心人士愿意捐助或了解达祖小学的项目,请联络微信dazu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