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分享书房】知日 x 食帖:吸收新思潮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神奇能力

2018/01/20简单生活

只有美食吃不饱,必须读点什么

知日 张艺 x 食帖 陈晗

张艺,知日ZHIJAPAN内容监制。知日ZHIJAPAN是国内专门关注日系内容的品牌,持续、深度探索日本的文化、艺术、潮流、技术、创意及旅行等内容,为中国年轻人提供最具价值的日系内容产品。

陈晗,食帖WithEating出版总监,食帖全线图书产品负责人。食帖WithEating,国内超人气内容品牌,探索有关食物的生活方式。《食帖》系列特集书,获得Gourmand World Cookbook Awards「2017全球最佳美食杂志」第一名。

张艺:大家好,我是《知日》的内容监制张艺。《知日》是一个关于日本文化的内容平台,我们每个月会出版至少一本关于日本某一个方面的特集书,大家可以在微博、微信上找到我们。

陈晗:大家好,我是《食帖》的陈晗。《食帖》其实和《知日》是同一个公司的,现在是公司分化的一个比较新的品牌,已经出了19本特集书,也出过像《孤独的泡面》和《食帖的节气食桌》这样单独的书。同时我们也有视频产品,比如《食帖的节气食桌》就是由一系列视频转换成文字集结而成的书。

《食帖》品牌主要是围绕着有关食物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只是去谈食物,也会讲食物背后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人和食物之间的关系。

张艺:其实我们之前办了很多活动,但很少做为分享嘉宾,这次从幕后出来和大家聊聊杂志的事儿。

简单村:2017简单生活节限定版的主题是a Simple Day,就想问一下大家,大家的简单的一天是怎么开始的?

陈晗:因为我是《食帖》的,早上会更注意吃一些,会先吃一点早饭,最关键的是要从一杯咖啡开始,简单的一天从满满的咖啡因开始。

张艺:其实因为我们做书的嘛,可能大家对《知日》不是特别了解的就是作书的一些环节。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查邮件开始的,可能跟很多日本的合作方或者是一些采访对象。

简单村:能不能还原一下你们的编辑工作,怎么找到这些生活中有趣的细节呢?

张艺:《知日》到17年10月为止有46本特集,定位是探索日本的文化。在这样的一个定位下,它先天就会有一个系统,比如说关于日本饮食、文化的系列,像《知日·料理之魂》、《知日·枯山水》这种;另外就是关于日本亚文化的,这个可能大家会特别喜欢,像漫画、暴走、妖怪、怪谈这种类;还有就是关于日本人物的系列,从去年开始有一本比较火的,就是《知日·太宰治》,今年有一本《知日·三岛由纪夫》,去年还出过一本《知日·增田宗昭》;其他一些生活方式概念,像“断舍离”、“杂货”这种,所以说它有一个先天系统。

我们是怎么定具体的选题呢?可能会根据大家的喜好,我们经常会在微博上做调查,了解大家想看什么,比如我们最近特别想做宝冢歌剧团,这是大家很喜欢的主题。

陈晗:《食帖》的定位是探索与人和食物有关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不希望这个书单纯只讲食物,从第一本开始,我们就想要聊食物背后的生命和生活,食物能够传递的情感。

最后我们决定第一本的主题位“Brunch早午餐”,不那么赶时间。我们在2014年的11月份定下这个主题,那时早午餐这个概念在国内还没有那么火,在北京、上海可能也就寥寥几家,所以当时定这个主题是有一些冒险的,尤其它又是一个比较西化的概念。

 

我们不打算做特别被大所熟知的话题,希望每一本都能够给大家带来新感受,把食物边缘的小众的话题扩展开来,说得更深入,更详细。

于是就有了后面很多选题的诞生。比如说,我们出过一个主题叫《食帖11:美食漫画万岁!》,这就听起来很像一本《知日》的特集,但是我们也要尝试去做,它既跟阅读有关,又是很多优秀的美食影视作品的源泉。大家应该都有看过《孤独的美食家》或是《深夜食堂》。这些全部都由漫画改编,所以美食漫画是很棒的IP世界。但没有人专门为美食漫画做一本书,我们既然要做跟食物有关的方方面面,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做一个跟美食漫画相关的书。

简单村:《知日》也有很多与吃有关的选题,比如说《知日·日本酒之味》。大家喜欢日本文化或者是喜欢日本的生活方式,很多也与吃分不开。

张艺:对,日本料理是《知日》选题里的一个大类嘛。像我们最开始做关于吃的话题,是2014年做的《知日·料理之魂》,后面又做了比较细分一点的话题,比如说《知日·我们在喫茶店见吧》关于日本咖啡店的,然后再是《知日·日本酒之味》。明年、后年我们还会做更细分。

可能关于具体关于吃的选题是怎么诞生的?首先关于日本料理可能很多人特别想看,但是大家想看什么?我们觉得还是会站在国内读者他们对什么东西最有感触吧。那一年日本料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所以我们从这个点切入,做了一个两千年日本料理回顾,再切到大家比较熟悉的家庭料理。我们找了好多特别擅长家庭料理的日本博主,分享一些自己做料理的心得。

接着我们还从影视剧、料理文化方面,去做了一些比较文化性的东西。可能跟食帖不太一样,我们不会做菜谱,我们会把日本料理文化解析给大家。还有关于现在日本的创意人,他们是怎么去解析日本料理的。

简单村:其实你们是用一个老编辑的特殊能力来把吃从文化的各个方面做了一个解读。

张艺:我们后来又做了一本《知日·我们在喫茶店见吧》,其实可能大家对“喫茶店”不是特别熟悉,它就是日本的咖啡店,但是为什么我们突然把这种特别老的文化拿出来做,是因为2015年的时候,精品咖啡越来越多进入大家的生活,大家特别在意自己手中一杯咖啡的味觉。

美国西海岸有一个咖啡品牌“Blue  Bottle”,蓝瓶子咖啡,他们在日本开了店,创始人他做这个咖啡的灵感就是来源于日本百年咖啡老店,我们就把这个拿出来做介绍。

陈晗:关于咖啡我也刚好想到《食帖》的第二本书,《食帖02:只为喝杯好咖啡》。那个时候我们就是第一次把一个当时在国内还没有很多人关注的概念——精品咖啡,第三次咖啡浪潮,在这本书里比较详细地诠释了一下。我们的书的使命就是调动大家的兴趣,然后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小门。

简单村:你们的自媒体都运行得特别好,非常受年轻人喜爱,有没有收到一些比较燃的,比较令人开心的回馈?

张艺: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断舍离”这个概念吧,现在大家把它当作常用语,比如说,我要断舍离掉一下,或者减肥的时候大家会说断舍离掉一些美食。当时这个概念是从日本山下英子的收纳术来的,一些主妇天天在家做收纳,最后就会总结出各种各样的概念,变成了一种哲学思想。

我们直接用这个名词作为主题,最开始我们想做收纳特集,最后转变成做断舍离特集。

简单村:相当于你们把山下英子塑造成了一个教主?

张艺:对,那本书出来后大家反应特别好,甚至不知道《知日》是什么的人,也会在生活中频繁地使用这个词。

简单村:《食帖》有没有例子?

陈晗:我们还蛮频繁的。因为做食物领域,跟大家每一天的生活都分不开。比如说《食帖15:便当灵感集》那本书,上市之后很多粉丝、用户会给我们发照片说:“这是我今天做的便当”、“我买了这个书之后每一天都自己做便当”。我们公司内部就有人以前从来不做饭,出了这本书后他拿去翻,第二天就带了自己的便当来。

简单村:你们的生活灵感来自于哪里?

陈晗:看订阅的国外平台信息,看我们长期关注的一些人物,以及优质视频。我们每一天都在做这种收集和筛选的工作,从中获得最新的趋势和灵感,然后再用我们的语言诠释。也有生活场景的激发,我很喜欢逛市集,在那边能买到品质非常好的蔬菜,种菜的人会在摊位上卖菜,给你介绍这个菜是怎么种的,种植了多长时间,他会把每个植物、每种蔬菜讲得非常详细。那段时间我重视起吃蔬菜这件事情,然后渐渐有了想法。

我们之前有出过《食帖04:肉!肉!肉!》那本书,就讲很多肉好吃的方法。爱吃肉的人很多,可是发自内心爱吃蔬菜的人也不是多,那个时候就想做一本好吃的蔬菜特集。这本书做出来之后有很多朋友会发私信给我们,说今天做了什么样的蔬菜料理。

简单村:但你也有特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说泡面,为了《孤独的泡面》你们是吃了很多的方便面吗?

陈晗:对,可能得吃了200碗吧。很多人说,你们为什么做这么一个不健康的系列。我们其实是讲食物背后的人的情感和生活方式,《孤独的泡面》它本来是一个我们想做的系列——孤独的系列。现代人真的是很喜欢一个人去做各种事情。以前我们觉得一个人去电影院,一个人去吃火锅,一个人去吃自助餐,一个人去KTV,会被别人看起来很落寞,但是这两年我发现大家变了,一个人什么都敢做,一个人真的是无所不能,上天入地,我们就想结合“一个人”这个点去打动大家,而泡面是典型的孤独食物。

简单村:在过去的传统里,吃饭是特别有仪式感的,是有社交感的一件事情。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是一个人生活在城市里,他吃饭就必然要面临孤独这件事,他一个人也想要好好生活。

陈晗:以前我们都在北京的时候,张艺很少自己做饭,也不会自己带便当,但是现在她回成都居然每周末买菜,周末提前做好,然后周一到周三都带自己做的食物,我听了以后非常意外。

张艺:其实除了做饭之外,很多东西都会有仪式感,我们发现在日本很多家庭主妇也好,学生也好,甚至一些中年人大叔都会随时会写手账,所以说我们就做了一本《知日•手账最高》特集,里面放了很多我们觉得很有意思的手账,这个确实能给人一些生活灵感。记手账是一件特别有仪式感的事情。

简单村:其实在这个选题背后也传递了你自己的价值观嘛?

张艺:我之前也想过,大家为什么会觉得燃,可能一方面是我们做的主题,特别是偏亚文化的那些,漫画也好,机甲也好,暴走也好,怪谈也好,一般人理解不了,但是喜欢的人就特别特别喜欢,特别在日本有一个词叫マニア。这个词就是从英文的Mania来的,就是狂热者的意思。

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会被人叫做宅。我觉得很多人会把宅定义为贬义倾向,但深入一想,如果没有这些宅人,我们可能看不到那么多的漫画,看不到那么多的影视作品或者有意思的文化艺术作品。

他们自己对文化的收藏也好,保存也好,狂热也好,这个精神也是通过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我们才慢慢学习到的,很多国人才会知道宅,或者慢慢地有这种习性。

平时我们做特集会把日本的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带给国内读者。特别神奇的一点就是现代的年轻人他对国外的新文化有特别强的吸收能力。这个特别神奇的才能可能也是知日存在的原因。

简单村:他们编辑部还出了一本叫《知中》,刚开始觉得我们都是中国人,为什么还要需要一本《知中》呢?但是很多选题真正看到之后我就觉得吓一跳。

比如说苏东坡,大家讲苏东坡能想到的可能是东坡肉、诗词,但是他们用厚厚的一本来真正剖析一个古人,这种选题还是蛮有意思的。

简单村:那你们是怎么看待自己的生活,这样一个命题呢?

张艺:从更宏观一点的层面来讲,想要改变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我们接触国外新兴文化的时间并不久,甚至还是通过一些媒体来传播这样一些新的思想,所以说比起我们几千年的传统和血统,这些东西都是非常表面的,我们很难去改变自己。

但是现在在书店或互联网,有非常多的新思潮让我们能够获得很多很多的灵感,这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比较好的一点,能够通过媒体接触新的思想和信息,这个可能成为改变陋习的一个契机。

陈晗:我从一个比较小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怎么去活出自己简单的生活。

要从我们的食物开始,这不是因为要卖我们的书的,而是吃是人很基本的一件小事,又是很高很重要的一件大事。你吃什么东西就能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它是决定了你的生活的品质。

如果你只是在朋友圈包装出一个美好的生活,但真正吃下去的食物是粗糙的,敷衍的,潦草的,这并不是一个对自己好的生活。所以我理解的简单生活,从重视自己吃的食物开始。

 比如我们做下午茶特集,有朋友会问我们,大家都那么忙,哪还有时间下午喝杯茶,听起来好奢侈。但是我们当时确定要做这个主题,恰恰是因为现代人太忙了。但不管有多忙,我们都有权利去休息,下午茶可能只需要10分钟,它并不是一个很隆重的事情,你选一个喜欢的点心,泡一杯喜欢的饮品,留出这10分钟的时间听你喜欢的歌,这就是你的下午茶了。这种休息不仅能够让你重新找到生活的节奏,也能够让你充电,满血复活。

陈晗:我想问张艺的是,知日最近的《知日・东京就是日本!》这本书最近的销量非常好,之前从来没有做过城市主题的,为什么做了东京呢?

张艺:我的朋友圈80%的人国庆都在东京,而且有一个新闻说东京的街头都挂上了欢度中国国庆的标语。东京特集我们做了248页,平常的知日特集只有166页,这次特别增加了80页,东京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城市,我们做的过程中也觉得越做越深。

很多人如果对日本感兴趣,可能他第一站就是东京,所以说我们第一站就做了东京特集。读者对《知日》的要求肯定不只是介绍都知道的景点,所以我们在这本特集中介绍了很多在日本生活了很多年的人都不知道的地点。

我们还会有一些特别的企划,比如书店企划。东京在英国的Monocle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宜居城市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1300多家书店,是全世界最多的。另外也做了咖啡特集,日本的咖啡非常有特点,大家如果去东京的话一定要去感受下。然后还做了银座特集,大家都认为银座是一个买买买的圣地,其实走在银座街头,商店或是百货大楼,背后的故事非常有意思。当然还有更多比如说铁道名和一些铁道的线路,非常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