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本特刊,勾画一小块台北摇滚乐团风景

2017/05/14许正泰

“楼下联谊”不是一次联谊的地点,而是一个拼盘演出的名字,办在台北,由摇滚乐团“伤心欲绝”发起。

为了记录参与“楼下联谊”这些人的故事,“伤心欲绝”主唱许正泰跟两位好友一同,做了《楼下联谊特刊》,橘色的一小本,图文并茂。

至于这本特刊从发想到发行的过程,一起看看许正泰怎么讲吧。

Ahblue 是我们的一位朋友,十几岁就认识了。他一直以来安静地穿梭在台北的各个地下圈子,阅人无数。这十几年来人们来来去去,他还是待着,连发型也没变,只是样子世故了一点。他经常在买相机底片,他有一台傻瓜相机,经过什么场合就拍拍照,这几年虽没造成轰动,但总算是留下不少作品——虽然他一定不会觉得这些照片能称得上是“作品”。

其实不只是他,身旁很多人永远不晓得自己房间里、电脑里的那些无病呻吟会对世上的谁产生意义。

Ahblue 就是不停地穿梭再穿梭,游走再游走。我偷偷对他的游走很感兴趣,既然要刊载身边这些资讯,我觉得用他这些年来的视线来贯穿这本书是最好的。于是跟他要了一些照片,他说不好吧,我说诶,很好吧。请他口述了这些照片的事,他都记得很清楚,这是关于这些相片里的人的记忆,他们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曾经的样子还有人像这样记住。

Ahblue 的傻瓜相机

因为这次要写稿才又翻起这本《楼下联谊特刊》,现在看到书里的一些失误跟错字,已不像当初觉得的那样难看。

想起我的伙伴老麦提起活动特刊的构想时,它还像是随身地图那样折叠成一份的小本,那时是单纯想做这四个参与乐团——“荡在空中”、“非人物种”、“透明杂志”、“伤心欲绝”——的访谈介绍,轻便资讯,没其他了。老麦一直有想个书名留给自己备用,那天他深情款款地说,长久以来在我脑海中都有一个名字,“外星文摘”,不如我们,就用吧。我说这名字好,外星文摘,听起来有够炫。我好兴奋了,但所有计划都是在讨论时很兴奋,随着事情的进展心态很快就会变得现实起来。不只Ahblue,这里一直都有各种人,从来就不只是关于乐团的事,我们在生活中交互影响,交换彼此灵魂,交织出,太恶了,总之我只希望我有够多的篇幅能将他们都收录进来,最终这本特刊是长这样了。

有个从前在某电影杂志做主编工作的朋友,我们都叫她老孙,她平时也办些台湾电影讲座,为独立片写文章等。既然有出版刊物的想法,我马上就想起她,她一定会很有兴趣,果然我们很快便达成共识。

这段时间我有太多资讯想放,差点想搞个几百页的史诗,她就是不断劝我,只剩一个月,手边还没半点素材,时间不够,时间不够。毫无头绪的情况下想起 Waiting Room 才刚帮插画家周依与永冈裕介出版作品集《MESSTEETH》。

周依/永冈裕介作品集《MESSTEETH》,图片来源:Waiting Room Facebook

我向唐世杰问来了我们的印刷厂,“经纬”,听他说这个老板非常专业而且资讯量很大,于是我们决定先跑印刷厂选纸挑色。老板当场名不虚传,瞬间堆了海量的样本纸在我们面前,经过他的劝导,我们很快地决定了特刊的规格。实际上这些内容有点杂乱,有漫画有插图有文字有照片,篇幅又不够将这些内容很有条理地整理,所以我们选了一种有点像是漫画周刊的纸,极致纸。这种纸触感粗糙,很符合我们对这种杂乱的资讯的想像,上色后色彩黯淡而厚重,够极致,颇有翻页的趣味。老板对我们说,那就开始吧,给你们20天,加油。 

那就开始吧,我掐指一算,我们的人力有三个人:老孙制定了整本特刊的走向,老麦提供四个乐团的照片以及他的插画作品,我则是不断地排版,除此之外,活动的所有计划也同时在执行。

楼下联谊特刊的落版单,极为阳春

特刊的目录页面

演出乐团的照片由老麦拍摄

由老孙策划这本书主要的三个单元其一,每个单元都整理出这四个年纪相仿的乐团的气氛与思想。图为比对所有歌词后找出四个团的世界观

特刊里收录两位插画家的作品,其中之一是老麦。老麦曾为身边的许多计划、乐团绘制插画

我们在二月九号的下午,大年初二才采访了我们的第一个人,咨睢麻利——这是他的绰号。认识这个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常在演出的现场看他像一阵烟一样若隐若现。他在2015年用一台玩具影印机出版了一本诗集:《我们的戒烟失败》,很多人才发现这里还是有人安静地在写字。那不是什么美妙的词句,只是他的真实的挺倒霉奇怪的生活日记,可能也不算是本诗集就是了。咨睢麻利的文章与 Ahblue 的照片是我们最早就决定的内容,我总觉得他们两个的作品很能够生动地呈现这个圈子的其中一面,就是那种不顺利却还能挤出一点力气的样子,所以他们在书中经常穿插出现。当然它们所呈现的只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里的其中一面,不是全部。

咨睢麻利

特刊里的咨睢麻利

咨睢麻利的文字与 Ahblue 的记忆

图片无法呈现出实际上极为庞大的人际关系图

我们与独立出版单位Amazine 在特刊中尝试做了一份人际关系图,依照我的记忆还有多方交叉询问后做了一份草稿,Amazing 则重新设计。这张图直到截稿前一晚都还在修改,还是非常简陋,很多人物就只能留在草稿上。

完完整整地呈现一个场景是不可能的,首先,场景由人组成,人那么多又总是随着时间改变,你要找哪一面来现?何况或许很快地有些人不见了,不想一起玩了,那这里又会是另一个样子了。我只能找个角度画一个圈说,嘿,这圈子里的我们好像一直玩在一起,together play,you know,那就一起来说一点事吧。

我们总共做了五个采访,一个咨睢麻利,两个乐团——“非人物种”和“荡在空中”,一个厂牌联访,还有这次“楼下联谊”现场的声音及影像设计师;两个插画家的插图页;邀了一篇漫画与散文几则。我只记得最后一周我昏天暗地排版、校正、修改逐字稿、写文章与修图,终于送交印刷厂打电子样。电子样送回来后,又再次埋头排版校正与修图改文章,最后书在活动前两天好歹是印出来了。

身边的五个个体户厂牌的联访

我与身边的几个个体户厂牌的联访

《楼下联谊特刊》与活动当天出版的 T-shirt 与 Waiting Room

台湾有很多独立书店、小店或咖啡厅,近几年独立刊物的出版非常蓬勃,他们都是常被利用的通路,条件都很好,台中新手书店、佔空间,高雄三馀书店,桃园读字书店,台北Mangasick、Waiting Room、阅乐等等,还有更多,有些店家还会从国外进来大量的独立杂志。老孙给北中南这样的店都寄了信,没有一点为难。出版后的反应比我想得还好很多,广州与香港的厂牌,琪琪音像、Sweaty & Cramped 也向我们进了些货。还有参加独立刊物展的机会,书很快就铺了出去。

好一阵子没有翻特刊了,记得出版不久后有人问老孙,怎么不做介绍全台湾的包括高雄的啊,台南的场景呢?只做个台北,好像不够全面呀。这是标准的“想要伟大”想疯了,每个地方当然都有每个地方的场景,但那都不是我的地方,人们的习惯风格都不相同,那里面的人有自己的面貌,别的人不会真的了解,圈子小归小,但每个人你想要的话都能深掘,very deep dig。想要轻描淡写,动不动就想搞个大串连,硬是要捆在一起搞成一种台湾摇滚风情是很浅的。我只想把周遭好玩的事记录一些下来,老孙为特刊下的副标题我很喜欢,就是书里面的并不完整,只是一小块台湾摇滚乐团场景罢了。

最后还是要提到 Ahblue Su / Amazine / 咨睢麻利 / 精装少年坏报 / 短偏 / 所有在书里的人物和团体——这本书与这篇文章也算是吃了你们豆腐,多亏你们。

本文图片由许正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