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one旧物仓:我们是一个幸运的时代经营者

2018/11/18琉球

2018厦门简单生活节的市集有各种新奇的小物件,而有一摊专卖“破烂”,却聚集了超高的人气:外婆的木箱,爸爸的收音机,老家的电话机、热水瓶和老花砖,蓝天、海浪、棕榈树、花砖、软糯的厦门口音,俨然成了最有闽南风情的一组画面。无论是爱美的小姐姐或是误入的晨练大爷,都饶有兴趣地驻足。

天气很好。有太阳,有风,草地是绿的,人群是奔跑的。这是13点30分与市集朋友们聊天时看到的景象。

在这次简单生活节里,看到的都是快乐的人,他们为《天空之城》而来,为《勇敢的人》而来,为《秋酿》而来,为喜欢的市集摊主而来,为各种不一样的体验而来,也有的为旧物仓而来,是真的应了这句,“做喜欢的事,让喜欢的事有价值。”

这两天,我们也将喜欢“旧物”“老花砖”的心情分享给了更多的人,只要有喜欢的人或事,简单的生活便从此万象起来。期待下一次的简单生活节!

by 旧物仓小伙伴

作为厦门文创品牌的代表,文青熟悉的旧物仓是网红打卡胜地,是厦门必去景点。

创始人杨函憬如今坐拥四个城市的旧物仓,在经历了收破烂、创业失败、卖货还债等一系列波折后,还是个一头扎进旧货市场就出不来的人。“你因为爱与感动无法停下,最后估计付出自己的一生,都在做这件事。”

鼓浪屿高价收破烂的怪人

杨函憬在厦门从事过许多职业,咖啡馆、葡萄酒、红茶馆,甚至翻修过老别墅,但“捡破烂”,却是他一直以来放不下的爱好。最早只是在鼓浪屿乱走乱逛,把高价回收的旧物用船运回厦门,这让他成了船员们口中知名的怪人。

 

接着杨函憬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八市、将军祠、厦港等更多老城区,他雇用了一群在建筑工地、搬家公司、废物回收站工作的工人,请他们帮忙走街串巷收集旧物。杨函憬称呼他们为“贩卖时间的人”,“他们是我十多年来,最要感谢的一群人。”

在所有的旧物里,杨函憬最爱的是花砖。花砖诞生于18世纪的欧洲,最早由衣锦还乡的华侨从南洋带回,上世纪90年代,花砖已经进入了厦门大量店家和住宅,也正在这时,工业化陶瓷的出现,使手工操作复杂的花砖彻底被淘汰,繁盛一时又疾速退出了闽南人的生活。 

 

2014年,杨函憬的花砖收藏到达了新高峰。厦门老社区因地铁建设拆迁,没有了老花砖的容身之所,杨函憬带着他的小分队穿梭于危房间,一块块撬下来,一车车运进租的仓库和老别墅,最多屯了上百吨,巨额租金和成本差点把他压垮。

 

跌落创业谷底,杨函憬一边变卖旧物还债,一边转换思路,开始尝试把花砖图案印上布袋、卡片和各种食品包装上,也把老花砖做成胸针、冰箱贴,嵌进桌椅改造家居,通过再设计,将它重新带回日常生活中。

“对于一般年轻人,他们可能喜欢老花砖,但需要过五年或者十年才有机会作为建材用上。我们决定提取花砖的元素,‘骗’更多人一起去爱它,这样才会更有力量。”

 

从抢救到再造,旧物仓团队用了十多年的努力将花砖从被遗弃的废料发展为有价值文化IP,“感谢那么多的爱它的人们,在今天在国内想起花砖时,第一个想起了旧物仓。”

 在北京,有另一种空气你会喜欢 

自2012年旧物仓正式成立,他们陆续在珠海、广州开仓,今年11月,杨函憬带着花砖走出华南一路北上,在北京烟火市井味极重的南城落脚,成立了北京仓。“虽然开幕那天空气很糟,但这里的空气你一定会喜欢。” 

 

 

烟厂、小学、戏院,旧物仓在各地的空间一直有着令人着迷的前身,但北京却在商场里,这成了他们最大的命题:如何在一个很商业的购物中心里,去完成一个很理想的旧物仓。 

 

然而打开那个樟木箱堆成的时光之门,“城南旧事”就会展现在你面前。南苑拆迁区“如意综合商店”的玻璃和门头,被原样拆下,变成了北京仓风物商店的入口;民国时期独栋小楼,废墟下的房梁,改造成了仓里的长椅;一个镜子破碎背板掏空的衣橱,被改造成了魔幻的任意门......

 

在邮电大学的筒子楼,他们捡到了一只封存40年的“汉中棕箱”,在一张1977年7月23日的报纸下,仔细叠放了春夏薄衫、棉衣裤、袜子、小钱包、黄铜锁,还有一把钥匙,像是要出远门。“但是箱子为什么后来没有再打开来,想着那个年代的动荡,这会不会是一个悲伤的箱子?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搬运,旧物仓也在逐步梳理北京的城市记忆,他们运用复古交通的场景概念,如限量版北京车牌胸针,还原时代的记忆。食物方面,中古厨房结合了北京的有机农场再现从前的食之本味,也让更多的故乡风物食材,汇集在北京,给每个北漂的人故乡之味的探寻。

食器、花器、家具、工具、装饰品,中古电器、老旧建材,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在这里复原。

 

 

花砖仍然是这里的主角,虽然源于闽南文化,在北方似乎并没有“水土不服”的问题。“这个潮流是世界化的,也是中国化的,早早的已经超越了厦门这个花砖在中国的起兴地。”

 

当年卖破烂还债的旧物仓,也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商业道路,北京仓开幕当天,他们与京东拍拍二手达成合作,与诺基亚共建了一座“经典手机博物馆”,大家一起回到了手机只能存200条短信,挑挑选选不舍得删的年代。

还有一条专为复古生活道具而生的街道,集合了40余家原生的生活品牌IP,售卖跟复古生活有关的一切。“每个人,每个品牌,每个机构,都有它的理想与梦想,我们只是比较善于去发现大家的这个共同点,我一直都把商业当成造梦工具,所以也才能和大家一起去造这些看起来不太真实的梦境。” 

作为一个空间,旧物仓也不满足与沉湎旧日时光,杨函憬希望更多全新的可能在这里发生。中古厨房做过汽车发布会,美学院空间里完成过时光婚礼,旧物仓有时是“时光旅店“,有一年旧物仓生日,他们还把它变成了一座巨大的酒馆叫“活酒见”。 

 

书店、论坛、手作体验,未来杨函憬想把它做成开放的社会大学,甚至生活剧场。“如果开脑洞的话,希望北京仓里借着秋天开一场落叶 party,每个人都得带一口袋落叶,把各种树叶铺满仓!”

关于味觉的回忆再现,也一直是旧物仓的重心。共享空间中古厨房,妈妈的料理定食餐厅,还有名叫“生活事多”的风物食材铺,以五感的方式,让大家穿越时光。 

 

有人捐出她们家的老老的绿冰箱,有人专门买回鸡公碗只为复原当年外婆给他煮的一碗面的味道。与味觉相关的记忆,是人们最愿意去分享与传播的一件事。

音乐是旧物仓跨界的另一个方向,杨函憬喜欢民谣爵士和世界音乐,莫西子诗、小河、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一直是厦门旧物仓的老朋友,2016年的国人美学生活节也在旧物仓进行。今年北京仓开业时,陈鸿宇、莫西子诗、小河、吴虹飞、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等音乐人悉数到场,侗族大歌、彝族民歌、城市民谣都染上旧时光的味道。

一种来自过去的未来

如果说旧物仓还能勾起90后消费者模糊的童年记忆,那么对于千禧年后出生的粉丝来说,这些旧物,反而成了没见过的时尚。杨函憬用一句他很喜欢的话来表达:这是一种来自过去的未来!

杨函憬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时代经营者,“至少再过30年,旧物仍然很多,但到下一代,估计就无法做这件事情了。”他是个旧物的收集者,也是个故事的倾听者。有老奶奶每次几片几片的挑老花砖去修复她们的家,“面对旧物仓,你会因为爱与感动无法停下,所以最后估计付出自己的一生,都在做这件事。” 

 

简单生活节在2018年11月第一次进入厦门,但其实早在半年前的简单村小书房,双方就已经勾搭上了(爱米 x 董攀:做一本自己的杂志,意义在哪里?)。杨函憬说,能历经时间仍存留下的事物,他都无比尊敬,“简单生活节是影响我们很大的一个品牌或一种力量,是用活动去聚焦一群创变者,让大家彼此照见。”

自从跌落创业谷底,从卖破烂重新来过后,一切这样的艰难对他而言似乎都是常态,他用一位朋友的话概括:爬坑和爬山都是一样的动作,至少都是向上的嘛!

“如果能这样逆境一直到老,而我又都还能一直坚持,那且不就是一个传奇吗,况且这样的坚持对我而言不是坚持,是本身就爱。

 

Q:如何理解“简单生活”?

杨函憬:只要找到一件自己要花很多时间去专注做的事情,生活就会很简单了!当然,如果是一直在寻找的过程,也是幸福和简单的。 

生活对于我们而言都是给养,完成这样的给养后,是人的创造与分享,这也是个体价值的差别所在吧。所以我特别想补上半句:简单生活,而后创造与分享

本文图片来源:旧物仓、网络、丝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