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村小书房 | 简单生活,是每一个你我都在身体力行的日常

2017/10/17简单生活

上海简单生活节,自2014年以来,已经成为了你我每年的约定。无论赶赴约定的路途有多遥远曲折,只要知道在抵达终点的那一刻,必是心与心的遇见,笑容与笑容的相逢,我们便释然、欣喜、感怀,一心朝着约定赶来。

2014年,简单生活节来到上海,抱着“做喜欢的事,让喜欢的事有价值”的初心,在世博公园里勾勒出一副“Simple Life”的模样。生活不易,简单生活又何尝容易,我们希望简单生活节变成能量的交换场,让更多年轻的朋友可以汲取成长中必备的素养。

如今,四年过去,青年创意,在各个领域里都像草原般恣意成长。简单生活不再是一个需要被崇拜的口号,她成为了每一个你我都在身体力行的日常。如同2017年的主题,“a Simple Day”,简单生活节不再专属于谁,专属于哪个时刻,她属于大家。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是简单生活节的创造者。

在京东支持呈现的简单村小书房里,我们与12位嘉宾交换了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他们在简单的每一天里,践行着“做喜欢的事,让喜欢的事有价值”这一理念,就像你和我一样。

只有美食吃不饱,必须读点什么

知日 张艺 x 食帖 陈晗

张艺,知日ZHIJAPAN内容监制。知日ZHIJAPAN是国内专门关注日系内容的品牌,持续、深度探索日本的文化、艺术、潮流、技术、创意及旅行等内容,为中国年轻人提供最具价值的日系内容产品。

陈晗,食帖WithEating出版总监,食帖全线图书产品负责人。食帖WithEating,国内超人气内容品牌,探索有关食物的生活方式。《食帖》系列特集书,获得Gourmand World Cookbook Awards「2017全球最佳美食杂志」第一名。

张艺

现在“宅”有一点贬义的倾向,但是我们深入一想,如果没有这些特别宅的人,我们可能看不到那么多漫画、影视作品、有意思的文化作品。“宅”在某种意义上对现代文化近乎于一种考现学,背后可能是他们对于自己文化的收藏、保存。

现在的年轻人,他真的是对国外的新的文化特别“燃”,不管有什么文化过来,他们立刻就能吸收。可能也是《知日》存在的原因,我们的使命就是为大家介绍新的文化,用我们独特的编辑力,给大家系统地介绍。

从更宏观一点的层面来讲,每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我们现在接触国外的、新兴的文化的时间并不太久。比起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我们的DNA,我们的血统,可能这些东西都是非常表面的,我们很难去改变自己。现在有非常多的思潮,让我们获得很多的生活灵感,我们能通过媒体,非常平等地接触到一些思想跟信息,这个可能会成为改变自己的一个契机。

陈晗

《食帖》其实是讲食物背后的人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为什么大家现在会喜欢吃东西之前拍一张照片记录一下?在前两年我还会有些反感,觉得是挺做作的行为,但是这两年我的观念有转变。你在记录自己的生活,你不止是在记录你的瞬间,你也是在记录你和你对面的人,你的朋友、家人、你重视的那个人一起吃饭的时刻。日后我翻手机的时候,翻到这一条朋友圈、这一张照片,马上就能想起来曾经生活中有这么幸福快乐的时候,这其实是很棒的事情。

再比如,我们为什么会做下午茶的专题。下午茶并不是每一个忙碌的现代人都有时间、有盈余去享受的,大家都那么忙,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喝下午茶,听起来好奢侈。但是恰恰因为现代人太忙了,没有时间给自己去停下来去休息一下,你可能会告诉自己,你没有权利去喝下午茶,你并没有去享受休息片刻的权利,这个是很可怕的。不管有多忙,其实都是有权利去休息的。只要你选了喜欢的食物,真的给自己留出这10分钟的时间,这就是你的下午茶了。这种休息不仅能够让你重新找到自己生活的节奏,也能够让你重新充点,满血复活,为自己补充一点能量。

怎么去活出自己的简单生活?我觉得是从食物开始的。西方也有那句话,“你就是你所吃的食物”,食物决定了你的生活的品质。简单的、好的生活,先从重视自己吃的食物开始。

我们的工作是深挖最迷人的事

有束光 司马 x 中国三明治 李梓新

司马,“有束光”是一个专注于讲述极致人生的故事类新媒体,聚焦于20-30岁的城市青年,倡导报复平庸的生活方式。90后的司马,由设计师转媒体人,一年多时间,公号从0到170w+。

李梓新,“中国三明治”创始人,行游者和写作人。中国三明治(China30s),是一个倡导三十岁上下中国人进行“生活创新”的公共平台,成立于2011年3月。致力于发掘中国年轻人的真实故事,揭示中国社会变化脉络,传播生活创新精神,线上与线下结合,形成一个通过价值观和年龄组织起来的人际网络。

司马

有束光在本质上是发掘生活中不平凡的平凡人,我们用我们的粉丝数、制造IP的方式、一种方法论,去把一个不平凡的平凡人打造成一个光芒万射的人。我们想要把这些力量发掘出来。

现在的年轻人都爱说“丧”,媒体好像也在无限放大它,但其实大家不是真的“丧”,而是在娱乐它,它的本质是一种舒缓或者自嘲,但是整个的基调其实是在“丧”底下的正能量。

如果不考虑现在的工作,我希望我30岁的生活是可以一只狗、两只猫,我可以不用在城市里面考虑KPI。等到那个年纪我可能又不这样想了,因为我自己内心始终想做一点有抱负的事情。

李梓新

我们想把写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用现在年轻人比较喜欢的方式,让他们觉得写作这件事不是特别古板,真正每个人身上都有故事,分享出来、写出来还蛮有意义的。在这么大的城市里面总有一些有趣的人,以传统的脉络不一定能去找到这些有趣的人。

为什么这个项目叫做“中国三明治”,一方面我关注的是中国当代的很多个人的议题,另外一个“三明治”是一个比喻,描述好像夹在中间的状态。30岁这一年,我也跟大家一样,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毕业的时候去柏林旅行,看到一个博物馆,里面有个展览写着“Who knows tomorrow”。30岁不一定能达到随心所欲的状态,35岁发现其实一个有点手艺的人怎么样也饿不死。

做“三明治”到现在,基本上满足了我对这个世界、同龄其他阶层的很多生活状态的好奇。通过这个网络,我们发现再多的事情、再多的不能想象,其实存在即合理,你都能够去沉浸在其中。因为非虚构的力量,上帝是编剧。

今天如果你还是喜欢写作的人,如果你找到我们,你会发现其实还有蛮多人喜欢写作的,没有那么孤单。这么多元化的人在这里,吾道不孤,还有一种慢慢去修炼进阶的体系。今天如果你还是一个喜欢写的,其实你还是有机会让别人看到、读到你的文字,我觉得这一点其实是蛮幸福的事情。

今日宜脑洞大开

作家 btr x 漫画家 Tango

btr,出生在上海的作家、译者和评论家。他是一位城市观察者。街道上的一切,从乱七八糟的电线到脏兮兮的垃圾箱,从楼宇间的一道天光到墙角的一张废纸,都被他的沉思所涉及,从而显得诗意盎然而又歧义丛生。作品《迷走 神经》《意思意思》。

Tango,原名高幼军,出生在上海的“法租界”,直到如今,作为广告人,他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区域依然在此半径之中,那里有上海最地道的里弄,可以吃到各个国家的料理,与天涯海角的朋友贴面。这也让他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故事讲述者,一个不需要太多文字就可以被异文化理解的漫画家。2010年起,他在微博创作“一日一画”,两千多幅幽默作品让你永远不知道他接下来又会画出什么。

btr

简单的一天从睡懒觉开始。睡觉还是挺重要的,醒来之后把做的梦记下来,创作也搞好了。

我觉得情境蛮重要的,就是大的背景。我比较喜欢的是一些非常严肃的场合,我觉得是讲笑话很好的场合。比如说作协开会,领导同事都在发言,我随便讲几句他们都觉得很好笑。因为那个情境是不协调、不搭的。我觉得唯有在那些特别严肃的场合,不合适的、不协调的,那些歪歪扭扭的场合最适合讲笑话。你们都准备好笑的时候,就比较难了,只有冷笑话才行。

笑有点像失禁一样,你忍不住的时候是最好笑的。

Tango

我是因为没有梦才假设别人都在做梦。

大家如果觉得心里比较压抑,如果你有另外一个发泄口,可以尽量去做,不管用什么方式,摄影也好,音乐也好,你总会找到。而且现在是一个跨界的时代,一个人可能有很多种职业,你可能只显现出一种职业的专业能力,可能你还有潜力、隐藏的能力没有被发现,所以我觉得大家尽可以用跟着心走的这种方法去发现你的另外一个潜能。我觉得这是很有必要的,在你变老之前。我觉得我很幸运,在我变老的时候稍微有一点点突破。

只要是一种概念的记录,无论你用什么方式,都是很有意思的。其实画的技巧根本不需要。我为什么画黑白的单线简笔画?就是因为每天不用花很多时间。对我来说,想法最重要,表达不重要,每天有这个想法就可以了。所以我就把它平衡到最快的速度画完,这样你就能坚持,否则就坚持不了了。人都很弱的,特别贪图一个出口。

一个人的生活的快乐难以想象

青年志 黎暐 x ttg 金海鑫

黎暐 Cassi Li,青年志 文化联结总监,于2017年加入青年志,担任文化联结总监一职。加入青年志前以独立策展人为社会身份,透过持续的文化公共项目实践、探索年轻一代在地缘文化与当代都市文化中的参与角色。

金海鑫,ttg创始人兼CEO。设计、教育、民宿连续创业者;梦想是成为一名棒呆了的服务员。2014年起带领ttg团队探索新旅宿文化及住宿服务与体验,从只能住10个人的小民宿,到1600平能够容纳500人的大青旅,至今已运营超过25个城市青年住宿空间项目。 

黎暐

这个社会其实越来越便于一个人生活,社会为大家创造一个人生活的情境和便利会越来越大。但“一个人”的定义其实不是我们以往用亲密关系、社会关系来去定义的,“一个人”在现在年轻人的理解中可能就是独立。我怎么样去生活、怎么样去居住,其实都是在阐释“我是谁”,我到底在这个社会当中是怎样的一个角色。

在现在高速的、流动的、风险跟机遇并存的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称呼它是“平原时代”。“平原时代”下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松动的,都是流动的,其实都是一个游牧者。这个游牧者背后,我们想要说明的是中国社会个体化的进程。70、80一代人经历的时代是个体萌芽,慢慢开始意识到我是谁,在经历当中逐渐地树立我是谁。90代的时候是个体崛起,我尝试用更快速、更多元、更不一样的方式去进行自我探索跟自我实践。

上一代的人讲求稳定,在哪里都需要去打卡,长期地、稳定地在一个地方,什么样的年纪做什么样的事情。现在的年轻人对于生活的状态的理解就是我处于不同的城市的空间或者一个社交的关系里面,我怎么样看待我自己。我的生活其实是我的,我需要的是任性自得,当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者,我希望能够从不同的事件、城市、消费里面去获得能够组建我自己的生活的素材。

金海鑫

我们想表达的是住宿可以更有趣,无论你一个人居家住宿还是一个人出去旅行,你怎么才能通过住宿变得更有趣、获得更有效的信息。

我们希望倡导住宿跟你所在的空间、空间里面的物品、这个房间的主人、邻里产生关联,它都是能够让一个人在旅行、居住的时候获得乐趣的最大的渠道跟好的方法。

关于我们这群90后的创业,大家的背景可能都跟民宿、居住没有关系,但是我觉得是时代给了我们机会。可能在父辈大家是没有机会这样跨行的,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有。我不是靠兴趣吃饭的,我们是花了时间和精力,想办法学会如何让一个旅社筹建、营运的技能。大家也愿意认同我们并且支持我们。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非常棒的地方。

我有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实践的小活动分享给大家,如果你不是一个服务从业者,其实你可以静静的观察,你在每天早上到晚上回家之间所获得的服务。你会发现,其实很多人在用自己的时间、工作、生活,为你的生活创造便捷,为你的生活创造一些其实你没有想到的细节服务点。这个事情是我从生活中获得非常丰富的满足感的事情。而且它也很简单。

我们珍惜旧物的温度

多抓鱼 猫助 x 拾用Remix 黄祖传

猫助,二手书循环商店“多抓鱼”创办人,二手物品的喜爱者和囤积控,成立半年就聚集了4万用户,遍布10个城市。自动估价、筛选、人工消毒,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减轻实体书阅读压力,减小盗版空间,让优质商品被更多的人使用,也让更多的人使用得起优质商品。

黄祖传90年代初出生的深圳人,伴随着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一起成长。大学毕业后和与林嘉一同创立“拾用REMIX”,利用自己的设计和城中村叔叔阿姨的手工,把轮胎、编织袋、面粉袋等废弃物,回收改造成各种时尚的包包,同时也利用可回收材料,参与房屋改造。他们追求环保、可持续的公平贸易,也追求个性、趣味,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

猫助

多抓鱼是一个很方便的可以把你不看的二手书卖给我们的服务,现在在微信里面,是一个服务号,还没有App,可以在我们这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到其他人不看的书。

其实大家对二手有一个误区。通常来说,只有那些质量很好的东西才有反复被卖出来再去使用的价值。而新品追求潮流,也很容易过时。我一直都是希望社会的资源能够被集中起来去制造那些经久耐用,可以在人使用时带来愉悦感、美感的东西。

我原来对于二手的想法就是,一个东西如果被很好地设计出来,因为售价很贵导致有些人不会去选择它,那我们能不能通过大家一起去分享这个物品使用的周期去降低成本,从而让更多的人去选择这样的物品,整个的社会资源也会向这种比较优质的耐用消费品去倾斜。

真正的耐用消费品,你好好用的话其实它通常的寿命是比人还要长的。有的时候人又特别多的执念,例如我必须要有一个家,这个东西、那个东西都是我的,必须要标着我的名字,其实这些东西到头来是会让人很累的。

时代已经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了,以前大家要占有这个东西以备不时之需,害怕自己想要的时候再也找不到了。但是事实上现在的工业都是生产过剩,你不会有什么东西是现在不把它带在身边,之后就完全找不到任何可以代替的东西。这样其实会让人活得比较轻松快乐一点,你会更在意自己自身,或者这个产品的使用价值本身,而不是那些占有欲。我希望是能改变这样的消费心理。

黄祖传

大学的时候会去关注一些旧物改造的内容,想毕业后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室,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我们很喜欢去具有生活市井的场域寻找一些灵感,当时就找到了编织袋的材料。编织袋其实处处可见,只不过它可能在角落,但是没有被发现。

深圳是一个很重要的关卡,进出频繁,它其实也体现了一个工业化的现象。当你看到一件东西的时候,它其实有成千上万件,因为我们活在工业化的时代。

我们的消费群体大部分都是偏年轻一点的。一开始我们想要回收这些材料,其实是因为上面的一些元素很喜欢,把它放到包上它可能会呈现另一个角度,还有一种幽默感。我们的消费群体,他们不会了解这个编织袋的历史背景,他们有可能完全不了解小时候妈妈用过的东西,他们可能更多的对这个外表或者是实用性去选择它。

有一句话是,你占有的东西,它也在占有你。比如你拥有一间大房子,你拥有的东西很多,但是你需要去打理它,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它其实就是垃圾。

买没有错,我的想法和猫助是一样的,这件东西你虽然现在买回来了,但你不是永久地拥有它,只是你此刻拥有它,有可能下一刻它就有新的主人了。所以买买买还可以继续,重要的是让它可以循环起来,重要的是不要压抑自己的欲望。

爱上海,从爱一条街开始

果篓 卢丹 x 好奇心日报 杨樱

卢丹,前英国百比赫(BBH)广告创意总监,现“果篓”果汁铺、独立杂志《果篓小刊》创办人,年过三十之时,结束十年广告生涯,在上海五原路开了这家小小的店。在这家不同寻常的果汁店里,有各地的文创选物,精选食材,独立杂志和唱片,还不定期举办文创展览等分享活动。

杨樱,好奇心日报联合创始人兼总编辑,原第一财经周刊炫公司主编,相信生活应该是有趣的,新闻不仅应该原创,还应该是“公平与公正,监督与披露”。好奇心日报,希望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阅读带来不同选择的媒体,致力于用优秀的新闻报道与写作提供不同的好奇心,而不是用算法泯灭它。

卢丹 

之前在广告行业工作时,我每天都在做不一样的事情,直到今天,每天都会有一些新的感想。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你想了八、九年的一件事情,你总觉得它做起来很难,总觉得我一定要存够多少钱我才能退休,才能没有经济压力了去做一点自己的事情,但永远都有新的压力和新的原因阻挠你。

果篓开在五原路上,这是很有生命里的一条路。我其实开店算是我的第二份工作,我前面的一份工作有点像是关在房间里,不太了解这个路上在发生什么。但是这两年多时间,我在路上看到了很多很多,我觉得怎么说,就是有辛酸的地方,也有让人鼓舞的地方,这就是小马路的生命力,我觉得特别了不起。

我第一天来上海的时候,我觉得上海很大,同时也很小,小的原因是它太大了,以致于你可能在自己的周边生活圈走动走动,那个点可能就是一个中心的出发点。

杨樱

《好奇心日报》从第一天刊出来,想去做一个有人看的媒体。我们还比较传统,就是证明你自己写的东西,努力把它写得好一点。总的来说,从2014年做到现在刚好3年多,是一家长在新媒体当中的传统媒体。

很多人会问《好奇心日报》为什么不去发每个人都会跟的东西?我希望大家多看一点,什么都知道一点,只要它是有价值的,这个文章是有质量的,多知道一点,也许以后给你埋下一个伏笔,可能对你有用。你可能每天都去巩固已知的而拒绝认识未知的东西,其实单一是很危险的,意味着当有一些意外发生的时候,它很脆弱,一下就会被打倒。但如果你是很多样的,是很繁荣的,意味着你总是有一种可能性可以对抗那个风险,每个人都不一样。

街道也是一样。创意我觉得就相当于多样性,就一路上什么都有,有一些东西就像卢丹说的,五原路上有卖了十几年拖鞋的店,果汁店开在旁边,再往前走有个买手店或者特色餐厅。这样的话,大家都有一点容纳的话,这样生长起来,其实创意是会因为它的多样性,吸引各种各样的人,大家都觉得,既然你在这里能活,他也能活,你们都和我不一样,那我的生意也有活的基础。

丰富多样、自下而上的群落,才能让城市更健康地生长。

由京东支持呈现的简单村小书房所在区域,也是京东新声活展区所在之处。简单村小书房的嘉宾和观众都在京东新声活展区体验了一把简单生活的未来版,在现场试用叮咚智能音箱,可以体验“声而不凡”的京东科技。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语音交互技术,连结居家生活,语音遥控电视、冷气…等等,都相当容易就上手,像是生活里拥有专业的随身秘书,帮你搞定生活大小事,更智能、更简单!

这次在简单生活节现场也随处可见叮咚音箱的身影,只要用语音向它询问简单生活节的大小事,如演出舞台、场域位置,甚至天气预报、上海导航,它都可以给你答案!未来生活,开口即来。

有风格、有品质、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好生活,这是京东智能家居所相信的,也是简单生活节一贯坚持的。

本次小书房由吱音提供现场家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