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8琉球
2017年末,街声与少数派合作的咖啡礼盒,刷屏了音乐圈同行们的微信朋友圈,颜值和品质从扎堆的年礼中全面胜出。街声选择与少数派合作,正是因为他在圈内有口皆碑的品质。少数派在江湖上的地位,不仅靠着优秀的咖啡质量和独特的包装设计,还有毒舌自嘲出名的主理人吴凌波。
摄影:大袋子
你看,前店后厂,厉害不
和许多人一样,吴凌波最初接触咖啡是因为“文艺”。大学刚毕业时,他需要一份工作,也没想能不能养活自己,就去学了咖啡。店员工资每月2000块,吴凌波琢磨着,这样下去不行呀,还是得赚钱。花了三年时间,他在2014年获得了世界咖啡师大赛杯测比赛中国区冠军,代表中国去墨尔本参加世界杯测比赛。
大概从那时候开始,他从一个讲情怀的小青年,开始常把“赚钱”挂在嘴边。“烦透了一帮人时不时‘希望不要商业化气息过重,忘了初心’的论调。讲实话,你懂个屁的商业化。”
朱博和MOMO是合肥设计圈小有名气的夫妻档,那一年,MOMO去武汉参加咖啡大师培训课程,认识了吴凌波,聊得很投缘。之后吴凌波决定辞掉工作但又不知道怎么挣钱,MOMO和他说“你自己干,我可以支持你。”就这样,2015年,吴凌波与朱博、MOMO一起成立了“少数派”。
从左往右:朱博、momo、吴凌波,设计师夫妇+冠军品控=少数派咖啡
他们还在合肥1912街区开起了“少数派咖啡体验馆”,年纪轻轻就实现了很多人“梦想开家咖啡馆”的誓言。两层小楼,复古木家具,透着阳光的落地窗,烘豆机藏在一楼后厨,既节约了成本,宣传上好像也有了噱头,“你看,前店后厂,厉害不。”
“咖啡好喝就行,设计好看就行,在味觉、视觉或触觉上能够让自己和别人感受到好的质感。这是一个宽泛的范畴,但似乎又是一个严苛的标准。”
味觉、听觉、视觉,可以互相流动
吴凌波选择将新鲜的咖啡豆做自家烘焙,不落于窠臼,不遵循流派,尽情发挥每一批咖啡豆应有的性格。在做新豆杯测时,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新风味出现,像中彩蛋一样充满惊喜,取的名字更是赋予了咖啡无限想象。
名叫“北野武”的意式拼配咖啡透着一股子酷劲和冷峻,与他的电影一样,代表着老式的体面感,深烘焙下巧克力风味厚重、干净,不疾不徐在口中弥漫,婉婉道来,恒久,够劲道。
“黄色潜水艇”,一看就与The Beatles 有着莫大的关系,这支SOE(单一产区意式浓缩咖啡)灵感正是源于这几句歌词:
In our yellow submarine
因为太喜欢这首歌,味觉随着声音建立起来,吴凌波选了一支浅烘焙,蓝莓、咖啡果肉、果脯味道的日晒耶加雪菲作为“黄色潜水艇”的咖啡来源。
最近一款圈粉无数的是治光师超级拼配咖啡,设计师朱博,用非常文艺与意识流的文字解释:“筑墙驭光常使我们专注墙内暗涌。让光渗入缝隙,流过就好。”
虽然名字令人摸不着头脑,产品却走普世百搭风。他们花了足够久的时间,尝试了各种方式,最终把地球公认的三个优秀产区(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肯尼亚)的微批次咖啡拼配起来,通过中度偏深的烘焙方式展现它的风味。
它既可以满足人们渴求精品黑咖的生理需求,又能与鲜奶、黑糖或者一条法棍完美搭配;既适用一切手冲方式(爱乐压、聪明杯、法压壶、摩卡壶、冰滴、V60、CHEMEX 等)出品,又不惧在高温高压的半自动/全自动意式咖啡机上点滴萃取。
两位设计师和一位咖啡师成立的品牌,追求的就是“好喝的豆子要装进好看的包装袋里”。
朱博和MOMO会为少数派每种咖啡,进行味觉可视化的风味卡片设计,通过颜色、图形、字体、版式等视觉元素,获得味觉上的通感。
四散而无规律的红色圆点,会让人感到有甜感在跳动,把这些圆点变成三角形,甜感就瞬间强烈。放在不用的背景里、使用不同的版式字体,感觉都会不同。
2017洪都拉斯圣巴巴拉文图拉葡萄汁口感
哥伦比亚芒果庄园深烘焙微批次,黑巧克力、可可焦糖、奶油感
乌干达这支,有蓝山种,所以,我们总算也开始卖蓝山咖啡了
少数派的海报总是不停换,粉丝们觉得白白浪费了可惜心疼,少数派就把过季的海报图变成包装袋、购物袋、手机壳、T恤衫等衍生品,吸引了一大批视觉粉。
让时尚返璞归真
杯测是专业咖啡师品鉴咖啡豆的方式,就像品红酒一样,需要从香气、酸度、后味等多个方面判断咖啡味道的好坏。
少数派每年会上架100支左右不同批次的咖啡,做一万杯以上的杯测,“这个数据是星球领先的水平”,吴凌波笑着说。杯测的意义不在多,而在于真的能测出好坏,测到烘焙不好的咖啡时舍得撤架。公布数据,也是让大家知道少数派是在认真对待咖啡烘焙及品控这件事。到现在,全国各地有200多家咖啡馆使用少数派的豆子,喝咖啡的会员人数达2000多人。
“冠军品控团队”的品控日常
“很多同行也会问我:‘你们真的每一烘焙批次都测吗?’
你当开玩笑呐。”
两年前,吴凌波就在少数派的公众号上写过一篇《这星球上最有诚意的喝咖啡指南》,这个形式感十足的标题下,把全社会对“职人”精神的盲目跟风给狠狠怼了一通,撂下一句话:“这本身是一个伪主题,喝咖啡如果需要指南的话,只能说明喝的人还不够多。
“大部分人对咖啡的印象是‘时尚’。与其说是时尚,不如说是‘自由’吧。时尚的高冷无形中匹配着物质社会的苍白,我只是渴望突破这样的苍白,让时尚返璞归真。”
吴凌波和他的品控团队,每年有许多时间出差在外,参加分享会,去产地考察,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云南,写写咖啡科普,也写写风土人情。
2017他们参加云南生豆大赛,一口气带回来了十几支咖啡,随后推出首款以精品云南咖啡“即溶星”为基底的拼配意式咖啡。有人觉得云南豆品质不好,商业大宗便宜处理为主;有的人觉得云南咖啡好,就应该往精品高价的路线走,更多群众则表示,云南,那不是产普洱茶的吗?少数派在做的,更像是怀着好奇的实验与探秘。
云南咖啡种植历史追溯到19世纪末,由法国传教士带来,但是直到1980年代才开始普及起来,随后借助大公司的力量大面积铺开。
朱博也说,做“少数派”后,自己最大的改变是对咖啡的认识。后来慢慢体会到,咖啡作为世界性饮料,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而已。这也是吴凌波的理念,在烘焙上尽量做到最好,消费者买回去后,能用自己觉得轻松方便的方式,喝上一杯好风味的咖啡。
就在几天前,少数派推出了咖啡认知、制作与出品全系列培训课,第一批豆子也蠢蠢欲动即将上架。对吴凌波来说,每年只有新产季的咖啡到港好像才是新年的开始。
少数派在2017年度形象海报中写到:未来,属于我们当中那些仍然愿意弄脏双手的少数分子。吴凌波笑说,这句话现在看来还是太狂妄了,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真正弯腰干活的人,可能根本没时间写标语,以后我们克制一下。”
图片来源:少数派咖啡
少数派咖啡
成立时间:2015年
微信公众号:少数派咖啡(TheFewCoffee)
淘宝店铺:少数派咖啡